【原】子路批評孔子迂腐,孔子罵子路野蠻!

子路是十賢之一,以政事著稱,他為人粗獷耿直,快人快語,經常當面批評孔子,孔子也經常罵他,雖然如此,師生感情還是親密無間,孔子非常喜歡他,子路也是最忠於孔子的學生。《論語。子路》有這麼一斷他們師生之間的對話,非常有意思,也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佳話: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行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孔子當年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周遊列國,但大多都很失意,只有衛國的衛靈公對他特別重視,除了魯國之外,他在衛國待的時間也是最長的。當時就有人開始懷疑,有人認為衛靈公可能讓孔子做他的宰相;有的懷疑衛靈公也許會把整個政權都交給孔子,所以才有了這段子路與孔子的對話:

有一天,子路問孔子說:看衛靈公的樣子,非常重視老師,假如有一天他真讓你從政,把政權交給你,老師你看這個為政之道的第一步應該做什麼呢?孔子回答說:如果真要有這種事的話,我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正名。子路一聽急了:“有是哉?子之迂也”,有這個必要嗎?你真是太迂腐了,名正不正有什麼關係呢?這子路確實是個直腸子,有啥說啥,都敢批評老師迂腐,學生中除了他還真沒人敢這麼說孔子。

孔子對子路也不客氣,當即罵他說:你這小子真是夠野蠻的,競瞎胡扯。作為一個有學問有修養的君子,在對一件事情不瞭解之前,不要妄下論斷,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懂就不要隨便瞎說。“蓋闕如也”,寧可跟人承認自己不懂,沒有研究,也不要不懂裝懂,讓人笑話。正因為子路這麼一問,孔子才講了後邊那段千古名言。

“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個詞經常被人引用,意思是隻有名分正了,做起事來才能理直氣壯。名義和道理上如果講不過去的話,那這個事情就會讓人認為不合理,一定不會成功。如果一個社會沒有自己的文化,它的法治制度就沒有良好的基礎,一般老百姓就無所適從了。

孔子在這裡講為政的道理,首先是思想和觀念的問題,這就是“正名”的意義和重要性,這次子路聽明白了,所以也就不吭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