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沒被設立為太子

前言

葉向高說:“嘉靖朝時,先皇(指隆慶帝,萬曆帝的父親)還沒有被立為太子,然而太傅對他的教育直沒有停止;而如今太子冊立後,陛下已經有八年沒有給他派講官了。而且他常常不能見到您,福王卻能一天去看望您兩次,所以大臣們很猜疑。陛下如果遵守明年春天的最後期限,天下人的疑慮自然會消除”。這時發生了一起意外事件,使大臣們把注意力又集中到福王身上。錦衣衛百戶王日乾由於個人的私怨,向萬曆皇帝揭發鄭貴妃與內侍姜嚴山、奸人孔學、妖人王三詔等人,使用巫術詛咒皇太后、皇太子死亡,好擁立朱常為太子。萬曆帝對這一控告大為震怒,便命令刑部官員嚴加審訊,將此事弄個水落石出。

冊立太子,遲遲拖延

朱常洵,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第三個兒子,但因為次子朱常漵生下來一歲就天折,所以朱常洵實際上成為次子。他是萬曆皇帝最寵幸的鄭貴妃所生,因此他一出生就得到了萬曆皇帝異乎尋常的偏愛,而皇帝對太子朱常洛的感情則相當淡薄。等到朱常洛十幾歲時,萬曆帝仍未冊立他為太子,這引起了朝中大臣的猜疑和議論,他們懷疑這是鄭貴妃在幕後施加壓力,想立朱常洵為太子,而這是違背明太祖的《祖訓錄》裡制定的皇位繼承原則的。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沒被設立為太子

於是大臣們紛紛上書皇帝,請求早立太子。萬曆帝對這些進諫大臣們處以貶謫流放的刑罰,但仍無法禁止他們的批評,他便轉而將此事擱置在一旁,不聞不問,脆讓它拖延下去不過萬曆帝雖然可以躲避大臣,卻無法迴避皇位繼承人問題,因為他畢竟是要死的,他死後大明政權必須交到自己的兒子手裡這一點他也是清楚的。只是他個人的感情與萬古不變的祖宗家法之間發生了突,而大臣們又以儒家的道德規範為武器,迫使他服從後者,這使他心裡很反感,於是就對這事一拖再拖。

可是拖延畢竟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由於此事拖延日久,萬曆帝遭到了大臣們日益嚴厲的批評,他的權威受到了損害,而且使朝野上下人心不穩定,增加了政權內部的離心因素;同時還引發了一系列宮廷疑案。形勢的發展迫使他必須在兩位王子之間做出選擇。萬曆二十九年,在朝野上下的巨大壓力下,萬曆皇帝立朱常洛為太子,同時冊封朱常洵為福王,封地在洛陽。

滯留京師,廷議紛紛

朝野上下最矚目的皇位繼承人確立了,可是圍繞這一問題的論爭並未結束,因為福王遲遲沒有離開北京,前往洛陽就藩。這也是有悖於皇朝祖制的,因為按照慣例,藩王成年後不得久留京師,以兔廷內部發生權力鬥爭。而福王當時快二十歲了,他繼續留在皇宮中總是一件容易惹麻煩的事。大臣們懷疑鄭貴妃母子倆又在策劃什麼新的陰謀,為了防患於未然,大臣們上書萬曆帝,催促福王及早去洛陽就藩。皇帝以福王未成婚和洛陽王府沒造好為藉口,一再推延福王的就藩日程。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沒被設立為太子

萬曆朝後期,由於連年的邊境戰爭和平定內部叛亂,國家財政陷入嚴重的危機之中。前線軍隊不能按時領取軍餉,而萬曆帝只想把國家稅收轉入他私人的內庫。但這位貪財吝嗇的皇帝對自己心愛的兒子福王卻表現得很慷慨。他花了三十萬兩白銀為福王舉辦了浩大隆重的婚禮,又花了二十八萬兩白銀為他在洛陽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王府,兩項花費高達六十萬兩,這超出了一位普通藩王開支的十倍,而且這是在國庫連年虧空的困難時期耗費的。

洛陽的王府造好後,朝廷大臣呈獻了上百份奏章,請求福王就藩,但萬曆皇帝對此置若罔聞。到了萬曆四十一年的春天,大臣們的抗議更激烈了,他們甚至給福王就藩制定了一年的最後期限,即福王必須於1614年春前去洛陽。萬曆皇帝明白福王不可能再果在皇官裡了,這時他向大臣們提出了一個極其苛刻的條件,要求賜給福王莊田四萬頃,否則福王不會離京。大臣們被這一決定驚得目瞪口果。大學士葉向高進奏道:“四萬頃莊田絕對無法湊足,況且現在離福王就藩的日期日益臨近了,陛下您提出如此高的條件,恐怕又要失信於天下了。根據皇明祖制,本朝從未有過賞賜藩王四萬頃莊田的先例”。萬曆帝回答說:“賞賜藩王莊田是自古就有的成規,我已經立了皇太子,你們還有什麼可猜疑的?”

而如今太子冊立後,陛下已經有八年沒有給他派講官了。而且他常常不能見到您,福王卻能一天去看望您兩次,所以大臣們很猜疑。陛下如果遵守明年春天的最後期限,天下人的疑慮自然會消除”。這時發生了一起意外事件,使大臣們把注意力又集中到福王身上。錦衣衛百戶王日乾由於個人的私怨,向萬曆皇帝揭發鄭貴妃與內侍姜嚴山、奸人孔學、妖人王三詔等人,使用巫術詛咒皇太后、皇太子死亡,好擁立朱常為太子。萬曆帝對這一控告大為震怒,便命令刑部官員嚴加審訊,將此事弄個水落石出。刑部審判的結果證明這是一起誣告,不過朝野上下對此又議論紛紛了人們更傾向於相信,鄭貴妃確實使用過類似的陷害手段。葉向高乘機向萬曆帝建議,立即下詔宣佈福王就藩的最後期限,以平息眾人的議論。皇帝想不出更好的辦法,被迫同意。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沒被設立為太子

福王就藩,國庫耗空

萬曆四十二年三月,已經二十八歲的福王朱常洵,離開北京前去洛陽就藩。臨行前明神宗賞賜給他價值幾億兩白銀的金銀珠寶、綾羅綢鍛,這些財富都是礦監、稅監從全國各地蒐括來的,現在又流入了王府的庫存,而沒有用作軍費開支或賑濟災民。臨行送別的場面也極為兒女情長,明神宗與鄭貴妃三番五次將已坐上馬車的福王叫回身邊,再三囑咐他每過三年回京一次看望父母。

由於大臣的反對,萬曆皇帝最後賞賜給福王莊田兩萬頃,這也是一個可觀的數字了。中州一帶肥沃的土地不多,萬曆帝又將山東、湖廣的一部分良田劃歸他。福王貪的本性酷似神宗。他上書父皇,請求將朝廷沒收的已故宰相張居正的家產,以及江都(揚州)至蕪湖沿江的雜稅,還有四川的鹽稅、茶稅收入統統賞賜給自己。當時朝廷為了應付遼東等地的戰事,已多次向老百姓加派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了,可一位藩王竟然在此內憂外患交侵的時刻,與國家爭奪利益!明太祖當初冊封藩王的目的,是希望他們在國家出現危機的時候,“屏藩皇室”,現在他們的所作所為卻正好相反。

福王手下的官員,也大多是一些貪得無厭的無恥之徒,他們借給福王丈量莊田之機,所到之處敲詐勒索,鬧得地方上雞犬不寧。福王仍不滿足,又請求明神宗每年賞賜他蘇北鹽場所產的海鹽一千三百車,他在洛陽開鹽店專賣。河南老百姓以前吃的鹽,都是河東生產的,而福王在洛陽開設專賣鹽店之後,下令河南百姓只能買他的海鹽,不準買非王店的河東鹽。這樣一來,河東鹽場的稅收就大大減少了,輸往北方邊境的軍餉就更加窘迫。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沒被設立為太子

朝廷大臣紛紛上書明神宗,要他制止福王在河南干擾鹽業買賣的行為,請求將福王封地所需的食鹽改從河東輸入,並且不許賣給當地百姓,神宗根本不予理睬。自從張居正死後,他一直深居宮中,對群臣的奏章也懶得審閱處理,大臣們更難見到他的“龍顏”。他唯獨對福王派來的使者大開綠燈,及時召見,往往是使者早晨通報,晚上就能受到接見。

由於有神宗的特許,福王在洛陽的賣鹽生意十分紅火。輸入王府的食鹽是免稅的,因而賣出的價格也低廉,四方牟取暴利的不法之徒和鹽販們,都趕到洛陽進鹽,然後運往別處高價出售,因此大發橫財。但國家的稅收卻因此蒙受了重大損失,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始終沒有改變。福王仰仗明神宗和鄭貴妃的寵愛,生活極其荒淫放蕩,是個地地道道的紈絝子弟。來到洛陽後,整天過著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他的樂趣只是與一班美女優伶嬉鬧,至於國家的憂患,百姓的死活,他充耳不聞,彷彿那是發生在另一個遙遠世界的事情。

醉生夢死,終遭誅戮

然而擺在火山口上的酒宴遲早要被毀滅的。天啟年間,西爆發了高迎祥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軍攻城略地,誅殺貪官汙吏,開啟官府糧倉賑濟災民。所到之處,老百姓群起響應,農民起義的烈火燃遍了西北各省。而河南由於遇上了嚴重的旱災和蝗災,糧食幾乎顆粒無收,老百姓只能以草根、樹皮充飢,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民情激憤,不滿和憤怒的情緒與日俱增,福王尤其成為眾矢之的。老百姓指責明神宗搜刮、盤剝天下的財富養肥了福王,致使福王的王府比皇宮大內還要富有。可是,貪婪的福王仍然捨不得拿出一部分錢財來救濟百姓,他不知道金錢也會招致禍患。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沒被設立為太子

福王的財富也引起了朝廷軍隊的憤怒和垂涎。被派往陝西與起義軍作戰的官兵路過洛陽時,憤憤不平地揚言:“福王王府的金銀財寶無數,而我們這些當兵的卻餓著肚子去打仗”。當時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呂維祺賦閒在洛陽家中,聽到這些傳言後非常害怕,他勸福王拿出一部分錢來賑濟災民,充當軍餉,可福王還不在意。真是愛財甚於愛命。崇禎十三年冬天,李自成率領起義軍由湖北進入河南,接連攻破了永寧、宜陽等城,前鋒直逼洛陽。福王這時才慌了神,預感到大事不妙。朝廷官軍匆忙佈置洛陽的防守,參政王胤昌、總兵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分別帶領各路人馬聚集洛陽,準備抵禦李自成的進攻。福王把三位將領召入王府,設宴款待,並分別贈以厚禮,希望他們為保衛自己效命。

幾天之後,起義大軍包圍了洛陽城。福王見守城官兵全無鬥志,就從自己的府庫中取出重金召募敢死隊,乘著夜色縋下城牆,殺入起義軍的大營,起義軍稍稍退卻,很快又重新包圍了該城。總兵王紹禹決定投降。夜裡他率手下親兵殺死守城計程車兵,並放火焚燒城樓,開啟城北門迎接起義軍入城。福王倉皇出逃,他在隨從的幫助下縋下城牆,藏在城外的迎恩寺裡,第二天被起義軍抓獲。起義軍對這位臭名昭著的福王恨之入骨,他們處死福王后,把他的血摻在鹿肉裡煮著吃,名為“福祿酒”,以表示對這位窮奢極欲、不顧百姓死活的福王的無比憤恨。起義軍將王府裡的金銀珠玉散發給廣大的饑民,然後放火焚燒了王府。

崇禎帝聽說福王被殺,非常震驚,他也許從這位皇叔可恥的下場上預感到自己不祥的命運。他輟朝三天,以示哀悼,並命令河南的官員給福王舉行葬禮。洛陽陷落後,福王的妃子鄒氏及長子朱由崧逃走。李自成攻克北京後,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是為弘光帝。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沒被設立為太子

天生虎將,靖難立功

燕王朱棣以武力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取帝位之後,為了防止爭奪王位的鬥爭再次發生,他曾採取一系列削弱諸藩王權力的措施,以維護嫡長繼承製的合法權威,然而這一理想在他死後不久就受到了挑戰,挑戰者正是他的次子漢王朱高煦。朱高煦在外貌和性情氣質上都酷似乃父,他身材強壯魁梧,性情兇悍暴烈,天生就是一員猛將。他的生母是開國功勳徐達的女兒,他從外祖父和父親身上繼承了軍人氣質及尚武精神,自小便表現出對武術的喜愛和過人的習武稟賦,但對文學和古典經籍卻毫無興趣。明太祖在位時,曾把各位藩王的兒子召集到南京,讓他們學習儒家典籍,這位朱高煦一點也不肯學,言談舉止極為粗野放肆,使得明太祖很厭惡這位皇孫。

明太祖死後,燕王派他的兩個兒子朱高熾(即後來的仁宗)和朱高煦赴南京弔唁,他們的舅舅徐輝祖知道自己的這個外甥品行放蕩,就偷偷地告誡他在國喪之時言行得小心謹慎,符合體統。可他根本不聽舅舅的勸告,反而偷了他心愛的坐騎,徑自渡過長江往北平馳奔,狂棄途中坐騎踩死了好幾個平民胥吏,到州又殺死了一各驛丞,於是朝廷大臣紛紛指責漢王的無禮,但燕王並未懲罰朱高煦。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後,命令朱高熾留守北平。朱高煦跟隨他出徵作戰,並一度擔任進攻的前鋒。戰爭給了他施展軍事オ能的機會,他作戰也確實勇敢出色,多次在危難之中挽救了燕王的生命。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沒被設立為太子

白溝河之戰,燕王勢單力孤,差一點就被對方將軍瞿能所率領的大隊人馬生摘,在這幹釣一發時刻朱高煦率數千精銳騎兵及時趕到,他身先士卒,直衝敵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殺了瞿能父子,敵方被他的神勇氣勢所震驚,不戰自潰。次年燕王在山東西部的東昌又遭受一次重大失敗,手下軍隊幾乎全軍覆沒,他隻身一騎落荒而逃,建文帝的軍隊在後面窮追不捨,萬分危急時刻,又是朱高煦率領一軍及時趕到,擊退了追兵。

結語

1402年5月,燕王在安徽北的浦子口被他妻舅徐輝祖所率的軍隊打敗,又被逼到了走投無路的絕境。在此性命攸關之際來拯救他的還是次子朱高煦,這次他率領的增授部隊是驍勇標悍的蒙古騎兵。燕王遠遠望見威武善戰的次子,不禁大喜過望,連聲高呼:“吾兒來得正是時候,快替我殺退敵軍!”朱高煦率蒙古騎兵如一股洶湧的洪流,把對方軍隊殺得大敗,燕軍反敗為勝。由於多次傳奇般的救父功績,朱高煦深得燕王厚愛,他也因此居功自傲,恃寵自恣,驕橫不可一世,屢次違法亂紀,大有皇太子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