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拾粹(第五期)--夏、商、西周玉器(下)

禮玉文化

商代過後是周。周代分西周、東周。過去說東周,一般都說成春秋戰國。周代統治者吸取了殷商滅亡的教訓,重新制定了一套禮儀,這就是《周禮》。《周禮》就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由於它的出現,後來的行為準則受到了很大的約束。

古人認為玉有祥瑞辟邪之用,於是在《周禮》中規定了不同的玉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使玉器成為等級的標誌,賦予它強烈的政治色彩。對於祭祀、禮儀用玉也做了規定。《周禮》中這樣說:“以玉做六器,以禮天地四方。”規定:“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南方、以白虎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玉璜

西周

16。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玉琮

西周

5。5cm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晉侯之馬

1992

年開始,國家有計劃地發掘山西曲沃縣的一批西周古墓,這就是著名的晉侯墓。西周時玉器發展史上實物比較少的一個時期,但自

1992

年後,因為晉侯大墓的發現,改變了這個看法。晉侯墓地一共有

19

座墓,都是歷代晉侯及夫人的墓。出土玉器最多的一個墓,有

800

餘件。

西周的玉器,歷史上出土較少,能夠確認無疑屬西周的玉器則更少,所以在晉侯墓未被髮掘之前,很多東西都無法想象。比如晉侯墓出土了一匹圓雕的玉馬,立體的。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馬是片狀的,跟立體與馬的工藝根本不能比,明顯可以看出西周時期治玉工藝的進步。

玉馬

5CM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以玉殮葬

中華名族是一個酷愛厚葬的名族,有點兒好東西非得埋下去,也正因為這種厚葬的制度,使我們得以看到幾千年前的燦爛文明。

用玉斂藏,是古代厚葬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鄭玄注《周禮》中說:“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蓋取象方明神之也。”中國人用玉殮葬形成了一種文化,古人認為玉是緻密溫潤的,有特殊的防腐功能,能保證肉體不腐;還可以防止靈魂出竅,所以有玉塞,把人體上的窟窿都塞上。過去有記載,古人把玉磨成粉吃,覺得可以長生不老。玉也可炫耀財富,尤其玉璧,有的墓葬同樣的玉璧出土很多,一看就是在炫耀財富。

晉侯大墓還有一類特別重要的玉器,大批出土,每個墓裡差不多都有,就是玉覆面。所謂玉覆面,是指用玉片對應人面部的眼睛、鼻子、耳朵、嘴的位置,縫在絲綢或麻布等織物上,再蓋在死者的臉上。晉侯墓出土的玉覆面上玉片的數量不等,最多的一組有

79

塊,在這之前沒有發現過。用玉覆面,帶來了一種喪葬文化,延續到後來。

組佩

西周時期,玉器的佩帶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形式,組佩。西周組佩都是大量的玉用絲線連在一起,佩帶在身上,非常漂亮。組佩中間要用一種玉器——玉璜。有學者認為“璜”字與“衡”字音近,衡有平衡之意,而玉璜在組佩中也起平衡的功能,這個道理是講得通的。《禮記·經解》說“行步則有環佩之聲”,就是說走路的時候,玉佩之間互相碰撞,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很好聽。組佩除了看著美,聽著也美。古人一直都在追求視覺和聽覺的美,不權權體現在組佩上,他們對美的追求,都是潛移默化、一點一滴積累的。

商代的社會意識是鬼神文化,反映到玉器上,就形成了

神玉文化

周代進入了政治化、制度化,禮儀上了軌道,有規矩了,於是形成了

禮玉文化

由神到禮,是一個進步。當神的意志和世俗混雜的時候,我們有時分不清究竟是世俗的,還是上天賜給你的,玉就成為政治神秘化的一個物質體現。簡單地說,所有人都會拿玉器為說事兒。

那麼,到了禮崩樂壞的戰國時期,玉又有怎樣的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