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變法遭遇舊貴族與舊勢力的反撲,楚國因此積弱不振

戰國初年,楚國的領土最大。但楚國是一個“蠻夷”之國,國內舊宗族的勢力很大,社會矛盾尖銳,政治黑暗,國力衰弱。北部三晉,西北的強秦,時常侵伐。楚悼王繼位後,下決心改革內政,要改變楚國積貧積弱的局面。

吳起變法遭遇舊貴族與舊勢力的反撲,楚國因此積弱不振

吳起,衛國人,學於曾子。他在魯國為將,曾率軍大敗齊軍。但其為人不拘禮儀,母親死了不奔喪,為了謀求仕位而殺妻,時人不齒。魏文侯招賢納,吳起便離開魯國去了魏國。

吳起諳熟兵法,善於用兵,魏文侯以他為將。他治兵有方,覺得文侯信任,改任西河守。在與秦、韓的戰爭中,吳起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史載“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守河西而秦兵不敢東鄉,韓、趙賓從”。但魏文侯死後,武侯繼位,政局出現動盪,吳起受人構陷,引起新君猜疑。為了避禍只好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吳起變法遭遇舊貴族與舊勢力的反撲,楚國因此積弱不振

楚悼王久聞吳起盛名,吳起來到楚國,楚王便任以宛守,一年後又提升為令尹,主持變法。吳起變法的主要內容有:

廢除世卿世祿制,剝奪舊貴族的特權,改變世襲的分封制。吳起認為,楚國所以積貧積弱,主要是因為“大臣太重,封君太眾“,他們上逼主下虐民,阻礙國家的建設與發展。所以他向楚悼王建議,將舊貴族眾城市遷到荒涼的地區,這樣即有效打擊了他們的特權,又利於邊區的開發和建設。

整頓吏治,革新政治。吳起認為,楚國政治腐敗是由於冗官太多,又不作為,若要徹底改變吏制風氣,就要淘汰那些官僚,提拔和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不僅如此,還能將節省下來的開支還用於養兵,既整頓了吏治,又加強了國防。吳起又嚴禁私門請託,要求官吏做到私不害公,為國效力不計譭譽。

吳起變法遭遇舊貴族與舊勢力的反撲,楚國因此積弱不振

經過吳起變法,楚國逐漸改變了積貧積弱的局面,開始走向富國強兵的道路,在對外戰爭中開始掌握主動,楚國“南收揚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列國為之驚。但由於他的改革主要是針對舊貴族舊勢力的,所以遭到了他們的嫉視。

變法的第二年,楚悼王病逝,楚國貴族在悼王靈堂上發動政變,吳起躲到悼王屍體下面,他們將吳起亂箭射死,也射中了楚王的屍體。在楚國,麗兵於王屍是要滅三族的。這樣,吳起死後,有七十多家被夷族陪葬。

吳起變法遭遇舊貴族與舊勢力的反撲,楚國因此積弱不振

悼王、吳起死後,楚國的變法事業也夭折了。楚國的舊貴族重新上位,楚國的軍政大權一直被昭、景、屈三家把持,所以吳起變法在楚國持續的時間不長,效果並不明顯。這就導致楚國政治長期處於不振作的狀,終戰國之世,一直不能成為七國中真正的強者。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