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孤臣商鞅:匣淺難羈寶劍鋒,身隕族滅功千古

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天下那絕對離不開商鞅變法,商鞅變法的意義是劃時代的。秦國統一天下的功臣有很多,但是後世很多學者都把商鞅推到首位。為什麼?因為是商鞅親手把秦國從一個落後的國家建設成一個強國。用一句話形容商鞅:匣淺難羈寶劍鋒,身隕族滅功千古。商鞅給我們留下了很多人生啟示,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商鞅用自己身家性命給後人開闢了一條路,那就是-孤臣路。

秦國孤臣商鞅:匣淺難羈寶劍鋒,身隕族滅功千古

適逢困局,巧遇強君能臣

秦穆公晚年時期大興人殉,秦穆公這一舉動對秦國的影響十分大,秦國精英人士銳減導致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君位動盪。魏國因為率先變法迅速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也趁秦國君位不穩之際奪走了河西地區。秦獻公繼位之後先是割地求和,然後對內開始改革。秦獻公改革沒多久就想著奪回河西之地,但是卻在少梁之戰結束後死了。秦獻公一死,各種勢力開始瘋狂反撲,此時秦國就陷入了困局。君位動盪時期嚴重消耗了秦國國力,而秦獻公對外征戰也導致民怨四起,在當時有民謠是這樣唱的:

七月流火,過我山陵。女兒耕織,男兒做兵。有功無賞,有田無耕。有荒無救,有年無成。悠悠上天,忘我蒼生。

這首民謠裡面有很多訊息,七月流火就意味著天氣轉涼,但也有諷刺秦國開始走下坡路的意思。女兒耕織,男兒做兵,這句話說的就是男女工作安排。有功勞但是卻沒有賞賜,家裡有土地但是卻沒人耕種,這句話間接表示了因為對外戰爭導致人口減員,土地大面積拋荒。後面兩句話萬全就是在哀嘆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但是匹夫有難國家卻視而不見。國內民怨四起,同時山東諸侯紛紛抵制秦國,在少梁吃虧的魏國也有可能隨時反撲,此時的秦國已經陷入一個困局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嬴渠梁臨危受命,坐上了秦王之位,而與此同時魏國國相公孫痤向魏王舉薦了商鞅。如果魏王重用商鞅,那麼秦國可能就沒有商鞅變法了,秦國的崛起也希望渺茫。但幸運的是魏王自大根本就看不起商鞅,公孫痤看魏王不會重用商鞅,所以就勸魏王殺了商鞅。公孫痤心裡十分清楚,商鞅的一柄利劍,如果有一個英明的君主掌握這把利劍,那將會給魏國帶來滅頂之災。也是商鞅命不該絕,魏王覺得公孫痤年老失聰,竟然會讓魏王去殺一箇中庶子,所以乾脆就不再搭理公孫痤。此時嬴渠梁迫切需要治國能臣,而商鞅也迫切希望有一個英明的君主,兩個人的相遇也擦除了時代的火花,而這微弱的火花照亮了原本處於黑暗的時代。

秦國孤臣商鞅:匣淺難羈寶劍鋒,身隕族滅功千古

《資治通鑑·周紀·商鞅變法》:,魏惠王往問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衛鞅,年雖少,有奇才,願君舉國而聽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

寡人(秦孝公)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於是衛公孫鞅聞是令下,乃西入秦。

青霜耀世之時,惜已暗藏斷鋒之象

周朝是採取的世卿世祿制,寒門幾乎沒有當官的機會,所以百姓才哀嘆有功無賞。商鞅是法學奇才,他深知調動百姓積極性的最佳手段,那就是賞賜。所以商鞅上位之後就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援下開始變法,而變法主要內容如下:

《墾草令》:商鞅在位時期重農輕商,他禁止農民買賣糧食,嚴格控制糧食流通,為的就是讓秦國百姓全部參與到農業生產中,並且按照土地產出的糧食數量統一收田租。商鞅制定了這一制度就是為了增加農民數量,刺激農業生產,而根據之後的發展可以看出這一制度很有效果。

《什伍連坐法》:商鞅在秦國變法時期採用了這一制度,主要內容就是一人犯罪,全家甚至鄰居都要問責。當然如果鄰居告發犯法人,那就可以免罪或者從輕發落,但是如果知而不報那就嚴懲。

《二十級軍功爵制》:秦國的爵位分二十級,想要獲得更高的爵位那就需要有貢獻。原本貴族的爵位不能再世襲,而軍人可以透過在戰場上殺人來提高自己的爵位,同時如果農民耕種耕的好那麼也會有獎。這一制度讓軍人有了嗜戰之心,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虎狼之師。

那麼當時的百姓能適應嗎?不能,當時的百姓完全不能適應。對此史書記載:

初,商君相秦,用法嚴酷,嘗臨渭論囚,渭水盡赤。為相十年,人多怨之。-《資治通鑑·周紀·商鞅變法》

秦國孤臣商鞅:匣淺難羈寶劍鋒,身隕族滅功千古

什麼意思?意思就是商鞅變法初期法律十分嚴苛,犯法之人常有。商鞅為了立威,在渭水斬殺了犯法之人。因為殺的人太多了,流的血把渭水都染紅了。商鞅為相十年,人多怨之。殺了那麼多人,但是商鞅真正狠的就是敢得罪太子。

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資治通鑑·周紀·商鞅變法》

意思是什麼?意思就是有一次太子犯法,商鞅直言自古變法不能成功基本上都是因為上層不遵守新法。現在太子犯法,那就要處理太子。但是因為是君王的兒子,所以不能用刑,但是教育太子的人要代替太子受罰。監督太子的贏虔被處於劓刑,教育太子的公孫賈被處於黥刑。太子犯法都被處理了,之後秦人也都開始接受新法,商鞅變法才開始深入人心。

嬴渠梁並沒有處理商鞅,反而是繼續支援商鞅。為什麼嬴渠梁不處理商鞅?因為商鞅鐵定心當孤臣。孤臣就是指不勾結朋黨,在朝廷中沒有根基,只忠於君王的臣子。商鞅無疑就是這樣的人,他把自己的身價性命全部託付給了嬴渠梁。贏虔是秦國皇室成員,公孫賈是舊貴族成員,太子是未來的君王,而商鞅把他們三個人得罪透了。這一舉動有以下幾種結果:

商鞅得罪贏虔和公孫賈,也就意味著徹底得罪了秦國宗室貴族和舊貴族,嬴渠梁也不用擔心商鞅會威脅到他的位置,畢竟一個孤立無援的人還有什麼能力取代嬴渠梁那?

商鞅得罪太子,也就意味著嬴渠梁去世之後太子一定會清算商鞅。嬴渠梁生前的變法都是因為商鞅,如果商鞅死了那麼變法就可能不會繼續下去了,所以秦國舊貴族的春天又會到來。既然知道好日子不遠了,那麼舊貴族誰也不會去觸碰嬴渠梁的逆鱗。商鞅得罪這三個人就意味著徹底取得嬴渠梁的信任,只要嬴渠梁在,那麼自己就不會死,而新法也會延續下去。

秦國孤臣商鞅:匣淺難羈寶劍鋒,身隕族滅功千古

新法推行了,君王放心了,舊貴族不折騰了,自己地位穩了,這難道不就是商鞅想要的結果嗎?就算嬴渠梁死後自己可能會死,但是自己那個時候也不年輕了,功成名就之後還有什麼留念的嗎?商鞅得罪這三個人其實就是必死之局,商鞅其實心裡也很清楚,但是他只能走這一條路。這一條路就是孤臣路,商鞅、金日磾、李鴻章,他們走的不正是這麼一條路嗎?商鞅是一柄利劍,利劍出鞘青霜耀世,可惜的是青霜耀世之時就已暗藏斷鋒之象。

《史記·商君列傳滲》:“令民為什伍,而相收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史記·商君列傳滲》:“令民為什伍,而相收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商君書》“商君之法曰:‘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首二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衛鞅伏甲士,襲虜公子卬,因攻魏師,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獻河西之地於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嘆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秦封衛鞅商於十五邑,號曰商君。-《資治通鑑·周紀·商鞅變法》

商鞅俘虜公子卬,大破魏國軍隊。魏王惶恐,獻地求和,並且遷都到大梁,魏王哀嘆:“我真恨當初沒有聽公孫痤的話”。嬴渠梁曾經在求賢令中說誰要是能富國強兵,那就和他共享江山。商鞅做到了,商鞅變法讓秦國迅速走向強盛,並且收回了河西之地。嬴渠梁兌現了曾經說過的話,封商鞅十五邑,並且封號商君。商鞅已經走上孤臣路,深得嬴渠梁的信任。強君能臣,此時的秦國前途一片光明。

秦國孤臣商鞅:匣淺難羈寶劍鋒,身隕族滅功千古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嬴渠梁去世了。嬴渠梁一生的夢就是和商鞅共享天下,但是上蒼並不給他這個機會,他的人生走到頭了。嬴渠梁去世之後,閉門八年不出的公子贏虔出來了,他出門第一件事就是告商鞅謀反。秦王不由分說就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的時候想要找個落腳地方,但是客舍的人不知道他是商鞅,以沒有帶憑證為由拒絕收留他。商鞅看到新法深入人心,恐怕他已經滿足了,一個人一輩子能成一件大事,死又有如何。倘若能青史留名,何懼一死。

商鞅去魏,但是魏國拒絕讓他入境。這件事有點蹊蹺,此時都知道商鞅是治世能臣,為什麼魏國還會拒絕收留商鞅?是唯恐秦國報復?還是真的因為商鞅曾經帶兵攻打魏國?亦或者是這件事是虛構的?時間太過久遠了,我們已經很難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不過之後商鞅造反,秦王輕而易舉就鎮壓的商鞅,進而車裂商鞅誅殺商鞅滿門。我突然想到了《雪中悍刀行》中的張鉅鹿,一個大開寒門上升通道的人最後死於違法,用自己給後世的寒門一記清涼散。商鞅會不會也是一樣?我們不知道。但是一個為了國家富強的大臣公然得罪太子,一心將新法推開,這樣的人會造反,我有點難以相信。

秦國孤臣商鞅:匣淺難羈寶劍鋒,身隕族滅功千古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這就是孤臣的命運,燃燒自己的生命照亮這個時代,以一己之力推動時代的發展,即時是死,那又何懼。商鞅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但是他留下了一個不可複製的傳說。君王想要治理國家那就必須有孤臣,嬴渠梁有商鞅,漢武帝有金日磾,但是孤臣的結局怎麼樣?孤臣幾乎很少有善終的人,尤其是法家之人。商鞅被五馬分屍,吳起被萬箭穿心,他們都以一己之力推動歷史的發展,但卻落得如此結局。這就是孤臣,難以效之但必敬之。

參考資料:《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

《商君書》《資治通鑑·周紀·商鞅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