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句:一封家書暴露出的人性,康熙皇帝都連說三個好!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湧現出無數文人騷客,書寫下了多少讓後人至今稱頌的經典詩詞。這些讓後人難以忘懷的詩詞,或是抒寫美麗風景、或是抒發愛國情懷,但有關家風鄰里關係的是詩詞名句就少之又少了!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句詩詞讓人乍看,頓覺的蕩氣迴腸、大氣磅礴,一定是作者抒發國家大事,或者有關戰爭的情節了!

可惜我們理解錯了!這竟然是一封不起眼的家書裡面的後兩句,就是為了解決家長裡短、左鄰右舍之間的矛盾而寫下的普通家書!但因為這封家書的作者不同一般的身份,而被後人傳頌下來。

千古風流句:一封家書暴露出的人性,康熙皇帝都連說三個好!

在清朝康熙年間,當朝宰相張英的老家安徽桐城縣,要翻修房屋,地界緊靠葉秀才家的圍牆,所以葉秀才就提出要讓張家退後三尺、留出中間一條路來。

但張家的地契上明明白白地寫著自家的宅基地的範圍直到“至葉姓牆”,按地契建屋立牆打牆沒毛病呀!況且就是留路,也要兩家共同後退幾尺才可以。

哪知這個葉秀才雖然窮卻是個倔脾氣,一看張家不尿自己直接把牆砌上了這還得了!這不就是拿權勢欺負老百姓嗎?一氣之下,葉秀才自也不管自己有理沒理、理由能不能站住腳,就一紙訴狀告到了縣衙,打起了官司。

這時候張英在北京為官,其子張廷玉(雍正、乾隆兩朝名臣)也考中進士,在朝為官,老傢俱體事務就由老管家操辦。

千古風流句:一封家書暴露出的人性,康熙皇帝都連說三個好!

這老管家一看,這還得了,一個窮秀才竟然要和當朝宰相打官司,這簡直就是要打宰相的臉嗎?眼看事情鬧大了、謠言四起,就連忙寫了封信,把這事稟告了北京的張英。

沒過多久,就接到了宰相張英的回信,信中沒有多餘話,只有四句詩:“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英的意思很明白,就是這秦始皇修建了萬里長城是為國家社稷著想,可修建長城的秦始皇卻早死了。家裡修一堵圍牆就是小小的一件家事,何必鬧到官府爭他個高低呢?

就是管家看了這首詩,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立馬就動手就拆除了圍牆,並且後退讓出了三尺。

千古風流句:一封家書暴露出的人性,康熙皇帝都連說三個好!

葉秀才看見了很是納悶,待看到了當朝宰相寫的家書後,心中也很激動,更感到羞愧不已,於是也將自家的院牆牆拆了後退了三尺。於是張、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條百來米長六尺寬的巷子,被稱為“六尺巷”。

大家都知道,自古就有“百姓不與官家鬥”的說法,一個老百姓的胳膊怎能扭過官家的大腿呢?論理,宰相張英老家蓋房有憑有據,根本不怕打官司。

論地位,葉秀才只是一個無權無勢的私塾老師,而張英可是當朝最紅的一品重臣、深受康熙皇帝信任的文華殿大學士,從地位上就嚴重的不對等。

按照常理,張家按照地契建房,葉秀才要是阻攔,張家老管家只需給當地縣衙打個招呼,要求縣衙秉公辦理、按律處置,葉秀才也少不了吃些苦頭。

千古風流句:一封家書暴露出的人性,康熙皇帝都連說三個好!

好傢伙,對當朝宰相張英這樣的大官,當地官員想巴結都沒機會去巴結的,只要老管家一個招呼,還不就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一件事了呀。

但作為當朝一品宰相‘高高在上的張英並沒有得理不讓人、以強凌弱,而是為了保持鄰里之間的和睦相容,以仁愛寬容的胸懷,消除了一堵牆可能帶來的不和諧和鄰里之間的冷漠,從而使一堵冰冷的牆有了溫度,有了人心。

這件事,成了當時的一段佳話,連康熙皇帝知道後都忍不住連聲稱讚他::“好!好!好!卿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這三個“好”,除了是對張英的褒獎之外,更是對作為當朝一品宰相張英寬仁胸懷的行為的肯定!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