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拼音學習可採用圖片,實物、講故事,做遊戲等多種方式

一、低年級學生學習拼音的障礙

小學生產生拼音學習障礙的原因比較複雜。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幾類:

此類障礙主要有:

01

來自拼音內容本身的障礙

聲母發音部位,如“軟顎”、“硬顎”“齒齦”等過於深奧,學生難以理解如h和z的區別在於發zh時舌尖接觸硬顎前部,z時,舌尖接觸上齒背,上齒背在前,硬門靠後,這術語學生不懂,“上齒背”、“硬顎”等又不易觀察。

②形近的聲母、的母較多,給學生分辨帶來了困難,如b和dp和q,僅因半圓的位置不同而發音不同,半圓的位置與聲母的本音之間又毫無本質的聯,如為什麼b的半圓在右下,d的半圓在左下。

③整體認讀音節為什麼要“整體認讀”,對於剛學的孩子來說過於抽象和深奧,教材對此避而不是符合學生認知心理的,孩子們只有透過死記硬來識記整體認讀音節。這必然會影響到識記效果。

低年級學生拼音學習可採用圖片,實物、講故事,做遊戲等多種方式

④部分的韻母發音相近,難以分辨,如o和uo,uo後響複韻母,u是韻頭,山讀時輕短,o則響而長,從聽覺上與單韻母“o”的發音十分接近。

⑤教材將漢語拼音安排在最前面,孩子們剛入學就要接受長達一個月的乏味單調的拼音學習,心中對學校美好生活的憧憬一下子變得黯淡無光,學習興趣陡然下滑。“原來上學竟是這樣的無趣。”(一孩子語)

02

來自兒童生理、心理的障礙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不夠精細,因此易出現丟失介母,以及b和d、p和q、e和ei、ui和混淆現象,同時生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是“直嗓子”,聲調往往是“不聽使喚”,氣息控制的技巧不夠靈活,因此,就出現了聲調把握不準的現象。

03

來自方言環境的障礙

在聽課中,我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教師一味讓學生跟讀“n”,可學生髮出的還是“1”。仔細研究,發現並不全為學生口舌不靈,而是“聽覺”有“障礙”。因為人對語音的分辨能力,總是先於發音能力的。

低年級學生拼音學習可採用圖片,實物、講故事,做遊戲等多種方式

一個人長期生活在一種方言環境中,其聽覺神經就會對這種方言的感知比較熟悉和固定,如果要學習普通話的正確發音,其聽覺神經則往往從“語言習得”的語音去感知,而對有別於方言的東西反應“遲鈍”,甚至會“聽而不聞”。

04

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決定拼音學習效果的重要原因

根據對10名教師20節漢語拼音課的分析,至少有以下幾種現象應引起關注:

一是教師自身示範讀聲母、韻母有誤。如聲母發呼讀音,並且尾音拖得過長,“n”和“”區別不明顯,“0”發成“uo”,“e”發成“nge”。

二是課堂結構一個模式化,多數老師習慣按照“看圖引入聲、韻母—讀聲、韻母—教拼讀—指導寫”等四大塊來教學。

低年級學生拼音學習可採用圖片,實物、講故事,做遊戲等多種方式

三是教學工具單一,缺乏必要的直觀形象手段,使學生學來索然無味。

小學低年級

拼音

教學

策略

05

研究兒童心理,激發學習興趣

純拼音教學是抽象的,枯燥的。由於兒童無意注意佔優勢,所以在教學中可採用圖片,實物、錄影猜謎、講故事,做遊戲、開展競爭等方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為了幫助學生分清整讀音節和拼讀音節,特別是記住y、w起頭的9個整讀音節,可用一句9個字來幫助學生記憶:

yin yi y

e

yu

,

wu yuan yue yun ying

雨,

06

採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幫助學生讀準韻母

解決“。”和“uo”混讀問題可以利用對鏡校對法。0和uo的區別在於:0是單韻母,發o時嘴形圓,舌頭位置和嘴形均無變化;發uo時先發輕短的u單,然後舌位略低,開口略大發o,舌頭和嘴形都有變化。

低年級學生拼音學習可採用圖片,實物、講故事,做遊戲等多種方式

教師可讓學生對照鏡子看口形變化,自我校對。這樣做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字母的興趣,同時,這種教法直觀性強,容易使兒童及時發現發音過程中的錯誤,並進行自我糾正。

解決丟失介母的問題,一是可以用彩色筆加以渲染;二是講清介母的作用,即連線聲母和韻母,在二者之間搭起一座橋。

07

想方設法在聲母形與讀音之間架設聯絡的橋樑

b和d、p和q互混,一直是阻礙拼音教學的老大難,兩對聲母中,記住了其中的一個,另一個就迎刃而解了。在分辨b和d時,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騎馬的人,用右手舉起皮鞭狠抽馬背,馬“得得得”跑更快了。

舉起了右手就像“1”,左半圓像人的身體。學生只要一做打馬的動作,再聯想到跑馬“得得得”的聲音,“d”的讀音就想起來了。

低年級學生拼音學習可採用圖片,實物、講故事,做遊戲等多種方式

分辨p和q時,可以讓學生想象一個小朋友端著一盆水,“”像盆子,人站在“”的右邊,水當然應從左邊流下,形成“p”,如果水從右邊流下成“q”就會打溼自己的衣服。學生只要聯想到潑水的畫面,再聯想到“潑”音,p就不會讀成“q”了。

08

多聽、多讀、多觀察、多體驗,在大量操練中逐步形成發音技巧

本法適用於學生知道怎麼讀但發音器官就是不聽使喚的情況,如陰平和上升調的讀法,老師可安排多種形式讀,如教師範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同桌互讀、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在讀中觀察體驗,在讀中形成發音技巧。

09

創造一個學習拼音的大環境

漢語拼音透過4-5周的學習不能夠立竿見影的,必須經常訓練,長期鞏固。

低年級學生拼音學習可採用圖片,實物、講故事,做遊戲等多種方式

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拼音學習的大環境,如有計劃地安排學生閱讀一些注音兒歌、注音故事;在每個學生的作業本上用音節註上學生的姓名,讓學生輪流當小組長髮作業本;課堂上表揚學生,可以用音節寫出受表揚者的姓名,吸引全班學生透過拼讀姓名瞭解這位學生是誰;給家裡的物件貼上拼音標籤等等。

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拼音,使學生既體驗到拼音的作用和學習的樂趣,又形成了拼讀技能,為今後識字、學習普通話打好基礎。

低年級學生拼音學習可採用圖片,實物、講故事,做遊戲等多種方式

小學生一年級漢語無圖識字發音拼音卡片兒童幼兒早教學習教材全套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