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款了!華為汽車銷量仍慘淡,多方還給出差評,難聽但非常中肯

在2021年3月30日小米釋出會上,雷軍說了自己要親自帶領小米造車,甚至壓上自己一生的榮譽和名聲。2021年可以稱為跨界造車元年,百度,阿里,騰訊,小米等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宣佈加入造車行業。因為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達到了340萬輛。

第3款了!華為汽車銷量仍慘淡,多方還給出差評,難聽但非常中肯

而作為中國科技公司龍頭的華為雖然沒有官宣加入造車行列,但是,在

2021

年,華為參與了三款車的研發和製造,分別是極狐阿爾發

S

,賽力斯

SF5

AITO

問界

M5

對於大眾來說,華為等於是中國最高科技的象徵,而且華為不斷拓寬自己的業務邊界,確實也讓很多國人感到欣喜。

第3款了!華為汽車銷量仍慘淡,多方還給出差評,難聽但非常中肯

尤其是華為又涉足到了智慧駕駛,三電系統,乃至鐳射感測器等智慧汽車所配備的關鍵業務,更是讓很多人期待,華為在汽車領域實現的成就不屬於德國博世公司。

但是目前來看,不管是合作商,還是國內的其他車企,乃至很多汽車消費者,都對華為的做法感到難以理解,甚至給出差評。

眾所周知,華為之前一直強調“不造車”,這個理念實際上是沒有問題的,畢竟造車是個系統工程,一旦品牌運營不善,將會面臨巨大的虧損,而且在技術和零件方面,也難以獲得其他車企的訂單。

第3款了!華為汽車銷量仍慘淡,多方還給出差評,難聽但非常中肯

如果單純是提供智慧駕駛技術和一些汽車關鍵零件,等於國內外的汽車巨頭都是華為的潛在客戶,華為等於是切入了德國博世公司的業務,那麼未來的市場將不容小覷,而且利潤較高,業務也會相對穩定,市值也同樣不菲。

所以,當華為去年宣稱不造車之後,國內很多汽車品牌都伸出了橄欖枝,願意與華為合作,蔚來汽車、比亞迪、北汽藍谷、長安汽車等品牌都是華為的支持者。

第3款了!華為汽車銷量仍慘淡,多方還給出差評,難聽但非常中肯

然而,矛盾的是,華為因為業務受到了美國多方的圍追堵截,收入和利潤急轉直下,華為非常需要拓展出一個新的收入藍海,為集團提供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和快速增長的研發支出需求。

於是,要不要造車成了華為的矛盾。親自造車意味著,如果成功,華為汽車可實現年銷售額上千億,華為目前的逆勢也會翻轉,代價就是華為名下的汽車研發佈局,可能就會被縮限於自家汽車品牌。

第3款了!華為汽車銷量仍慘淡,多方還給出差評,難聽但非常中肯

於是,

華為只能

折中考慮,透過與一些中小型的新能源汽車合作,提高自己的議價權和控制權,這也就有了極狐阿爾法

S

和賽力斯SF5,這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為什麼上海汽車不願意跟華為合作,蔚來汽車跟華為的合作也被終止。

即便如此,

極狐阿爾法和賽力斯SF5

並沒有受到市場的青睞,這也讓華為如坐針氈,畢竟對於華為而言進入到任一行業,都有著要做就做最好的信念。

第3款了!華為汽車銷量仍慘淡,多方還給出差評,難聽但非常中肯

最終也就讓華為不得不親自下場,找到了勢單力薄的金康汽車公司合作,從產品設計到研發幾乎一手包辦,要親自打造出一款車。

第3款了!華為汽車銷量仍慘淡,多方還給出差評,難聽但非常中肯

這也就有了上個月華為AITO

問界

M5。這款車幾乎完全沒了賽力斯和金康汽車的痕跡。

一經發布,半個月訂單就

7000

單,超過了賽力斯

SF5

八個月的銷量,但是跟比亞迪、長城和長安等熱門車型釋出後的訂購量相比,仍然不值得一提。

後續銷量如何,還要再觀察。

幾家歡喜幾家愁,這邊

AITO

問界

M5

釋出之後,而在之前購買了賽力斯

SF5

的車主們開始不滿了,因為

賽力

SF5

傳出了停止生產的訊息,

甚至門店裡也沒有賽力斯SF5了,

門店也在升級為

AITO

門店。

甚至連原來的電話都變成了

AITO

的官方電話。

第3款了!華為汽車銷量仍慘淡,多方還給出差評,難聽但非常中肯

甚至在車主購買的時候,告訴車主該款車擁有華為

HICAR

和車載

WIFI

,但賣出去的車只有華為

HICAR

,根本沒有車載

WIFI

而且兩款車釋出的時間只相隔了半年,價格也只相差三萬多塊錢,而效能相差卻非常大,不少車主都表示自己被割韭菜了。

之後,

賽力

斯的官方出來發聲明,

賽力斯

SF5

的訂單還是會繼續接的,而對於之前購買

賽力斯

SF5

的第一任車主,把車和增程器的質保升級成終生。就這樣,這件事才漸漸落下帷幕。

第3款了!華為汽車銷量仍慘淡,多方還給出差評,難聽但非常中肯

但是,華為AITO的釋出,給很多汽車廠商的投資者也造成了困擾,北汽藍谷之前跟

華為聯合設立的“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因此很多投資者都在追問,北汽公司跟華為的合作是否還在繼續,如何才能繼續下去。

第3款了!華為汽車銷量仍慘淡,多方還給出差評,難聽但非常中肯

但是,從這裡能看出來,華為在介入汽車領域當前,由於介入不夠徹底,自身定位在左右搖擺,面臨到了合作商、代工商和消費者各方面的疑慮。可以肯定,只有華為全面掌控AITO汽車,並全面負責產品的經營與管理,可能才能讓華為AITO汽車做大做強,否則仍然銷量起不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科技野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