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六大古都”

之一的南京,

飲食風味自成一格

愛吃鴨子

南京被列為“六大古都”,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古稱建業、建康、金陵、江寧,現為江蘇省省會,是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的中心。其歷史悠久,舉凡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國民政府,都曾在此建都,因而有“六朝勝地、十代都會”之稱。這個古老的城市,蘊藏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古蹟,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秦淮河、六朝古墓、中華門等,古意盎然,氣勢磅礴。飲食隨著人文的踵事增華,顯得無比甘美。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南京與蘇州,同是戰國時代吳國的大城,兩地的飲食風味卻有很大的差別。南京曾一度淪為楚地,所以同時混有吳菜和楚菜的影子,沒有蘇州菜那麼甜,經過六朝、十代的改良演進,自成一格,以價廉物美、風味獨特而著稱,稱為“京蘇大菜”。特點是口味醇厚,鹹淡適中,原汁原味,菜餚鮮、香、酥、爛、嫩,烹調上則長於燉、燜、叉燒。名菜是各種鴨子、野菜佳餚,以及甲魚、河蟹之類的河鮮菜。鹽水鴨香、酥、嫩,肥而不膩,食而不厭;板鴨在清代時被稱為“貢鴨”,有“六朝風味”的美譽。此外,南京的小吃也頗具特色,大多集中秦淮河畔的夫子廟一帶,品種繁多,統稱為“秦淮小吃”,最受人歡迎的是豆腐澇、蔥油餅、餛飩、鍋貼、水餃、湯圓等。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南京菜的美名,很早就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魏晉南北朝時,南朝的梁代曾出現“雲光法師在雨花臺講經,天雨鮮花,天廚獻食”的神話。所謂的“天廚”就是南京的廚藝高手。他們烹製名菜,葷素兼備,素菜尤精冠於江左。據說一個瓜可做幾十種菜餚,一種菜可以翻出幾十種口味。當時的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廣建寺廟,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詩句為之詠歎。中國素菜的製作,因此得到長足的發展,並以都城所在的南京集其大成。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隋唐覆滅後,五代時有所謂的“建康七妙”之說:齏汁勻潔,可以當鏡子照臉;餛飩湯至清,可以注硯磨墨;餅至薄,如蟬翼輕紗,把寫好的字放在餅下,可以清晰地映現出來,飯顆粒分明,柔韌不碎,擦臺子不黏,吃起來有咬勁;麵條筋韌,當帶子打結而不斷:餅捲起來點水不漏,可以做酒杯;子香脆,嚼在嘴裡清脆有聲。顯示南京的廚藝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其中子是回民的飲食,南京市一向回民眾多,清真餐館林立。由此看來,回民從五代起就已經在南京聚居了!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南京的鴨菜。南京人愛吃鴨子,幾乎到了“一日不可無此君”的地步,大街小巷處處有鴨子店,什麼醬鴨、滷鴨、烤鴨、熟鴨肫、鴨血湯,竟奇鬥勝,生意紅火。南京居家,請客或隨意小酌,總喜歡上街切一盤鴨子來打牙祭。因此南京市內雖三步一鴨攤,五步一鴨店,竟沒有一處是清閒的,故有“鴨子都”之稱。清朝的南京學者陳作霖在《金陵物產風土誌》中大談南京人的吃鴨經。他說:“殺而去其毛,生鬻諸市,謂之水晶鴨:舉叉火炙皮紅不焦,謂之燒鴨;塗醬於膚使味透,謂之醬鴨;而皆不如鹽水鴨之為無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濃:至冬則鹽漬日久,呼為板鴨,遠方人則喜購之以為饋獻。”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南京的鴨菜雖多,他認為滋味最棒的還是鹽水鴨。而鹽水鴨醃漬久了,就變成板鴨,遊客們喜歡買來贈送遠方親友。誰知南京板鴨的美名竟因此而走出南京,傳遍全中國,反而比鹽水鴨還有名了!南京板鴨南京板鴨有段典故:一千五百多年前,南北朝的梁武帝蕭衍建都南京時,有一年西魏大將侯景起兵叛亂,濫殺無辜,圍攻皇宮所在地的臺城。激戰中,守城士兵無法煮飯,當時正值肥鴨上市,百姓們便將鴨洗淨,加上作料煮熟,並將幾十只鴨子捆好送去,土兵開啟用水一煮,香氣撲鼻,十分可口,因為鴨子被捆壓成板樣,因此被命名為“板鴨”。我想,當時這種板鴨因急著要供戰士食用,其醃製的時間不會太久,滋味應更近似於現在的鹽水鴨吧?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南京板鴨何時變成商品,迄今尚無定論。只知道從明初起,南京的大街小巷裡,已有攤販開始製作板鴨出售了。明末清初時,制板鴨業更為興盛,每年新板鴨上市之前,總要將最好的進貢皇帝,又被稱為“貢鴨”。於是,金陵城裡便出現了不少鴨鋪,最著名的是:韓復興、魏洪興、濮恆心、老寶興、七家灣、五廚子等。當時的朝廷命官,在喜慶節日互訪時,喜歡用南京板鴨作為上等禮品,故又被稱為“官禮板鴨”這種習俗在民間流傳著,至今南京鬧市街坊間,仍可見食品店擺滿了禮品鴨,特別是韓復興等著名老店,更是生意興隆。其他鴨店亦如此,像建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六華春,據說在二十天內銷售板鴨五噸:而近百年的制鴨老店魏洪興,每天的銷售量竟達兩千多隻,真乃南京一絕了。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南京板鴨何以風味甲天下呢?江西南安、福建建甌、湖南幹州也產板鴨,遠近馳名,滋味都比不上南京的。據說秘訣就是:用南京鴨子製作。其他地方的鴨子品質都有所不如,製成板鴨後自然就風味稍遜了。其實南京鴨子的大本營不在南京市,而在南郊的江寧縣湖熟鎮江蘇水多,歷來多鴨,湖熟鎮河網縱橫,秦淮河穿流其中,不但盛產大米,而且適於養鴨。夏日來臨,涼風徐徐,鴨子嬉戲於河溝、池塘之中,盡食魚蝦。秋天它們則在稻田裡飽食稻穀,因此無不長得肉肥體碩,這是外地體輕肉鬆的瘦鴨所無法比擬的。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然而,湖熟鎮的鴨子也不是隻只可以入選。板鴨的擇取很講究,需健康無病,行動活潑,體長身寬,胸肌腿肌飽滿,體重在一·七五公斤以上的活鴨,才能保住南京板鴨獨特的風味。醃製板鴨時更為講究,老師傅們說傳統的板鴨製法,要經過宰殺、脫毛、清洗、開腔醃製、匯滷、復滷、晾乾、整形幾十道工序。醃製是板鴨加工技術的“靈魂”,而醃鴨的百年老滷便是成功的關鍵。這種老滷用秘方熬製,無論配方、鹽度,都需要獨到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板鴨醃製兩月餘後,才能起滷、上鉤、晾乾。最後取下的鴨子,還必須是脖頸直挺而不彎,才算合格。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老店魏洪興的板鴨,歷來被譽為正宗的南京風味。他們維持風味正宗的第一條戒律,便是選鴨。每隻必須是健康無病,一·八公斤以上的活鴨,醃製前需停食一天喂清水。殺鴨要求食管、喉管、血管齊斷。燙鴨水溫要適度,如此鴨皮不磨損,光澤度強。起肚髒時要在肋下開成月牙形或象鼻形刀口,不可看出刀口。醃鴨程式更復雜,復滷便要三遍之多。魏洪興的傳家寶,即是一鍋陳年老滷,這是他們的板鴨比別人美味的關鍵之所在。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除了魏洪興外,六華春雖是家著名茶館,制鴨亦負盛名。他們醃製鴨子還有一套有趣的口訣:“炒鹽溫、清滷復、吹得幹、焙得足,皮白肉紅骨頭綠,嫩肥口感好,料少回味濃。”該店的板鴨、鹽水鴨嫩香可口,當年達官貴人趨之若鶩。而現在呢,許多老南京不論住得多遠,也要趕到六華春去買板鴨,以便大快朵頤。其實,南京城裡幾乎家家都會醃鴨,《金陵拾掇錄》說:“南京板鴨,尤以南門外湖熟鎮為最。”明、清兩代的江寧地方誌曾記載湖熟鎮上製作板鴨的盛況:當時此鎮人口不過兩三千,板鴨店就有二三十家,所產板鴨除自銷外,主要是透過南京行銷至全國各地。因此,老南京常將南京板鴨叫做“湖熟板鴨”,湖熟鎮真可謂“板鴨之鄉”了!鎮內板鴨店鱗次櫛比,飯店的餐桌上總少不了一盤肥美的鴨子。夏秋之季,還用荷葉代替盤子,翠綠的荷葉映著黃嫩的鴨肉,令人垂涎三尺。如今南京人也愛用板鴨待客,但新鮮的荷葉已不多見了。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鹽水鴨板鴨食用時太費事,而且過鹹,一般人其實比較愛吃鹽水鴨。鹽水鴨醃製的時間短,可以隨買隨吃,而鴨肉仍保持肥嫩而略帶鹹味,是下酒的好菜。據說鹽水鴨以八月時味道最佳,張通之《白門食譜》說:“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俗稱“桂花鴨”,如今桂花鴨已成了鹽水鴨的品牌,不必等到八月就可吃到。至於殺鴨時所流出的鮮血,有人取之做成鴨血湯,湯中加豆腐或粉絲,熱騰騰、香噴噴的,適口充腸。剩下的內臟頭頸,可做成鹽水鴨肫、鹽水鴨肝、滷鴨腸、滷鴨舌、滷鴨翅、滷鴨頭等小吃,沒有絲毫的浪費。甚至利用鴨肝上的那塊胰子白做成“美人肝”這道名菜,色美質脆,曾大獲汪精衛的讚賞呢!而肉質比較粗硬的老鴨,則與大蘿蔔燉成老鴨湯,湯濃味美,香聞十里,是普遍的家常菜。

“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飲食風味自成一格,愛吃鴨子

金陵烤鴨南京的烤鴨也是出名的,據說是北京烤鴨的前身。朱元璋建都南京後,御廚曾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鴨製作菜餚,為了增加風味,利用炭火烘烤,使得口感酥香、肥而不膩,稱之為“烤鴨”。後來明皇朝遷都北京,烤鴨改用玉泉山填鴨,皮薄肉嫩,烤鴨技術進一步發展,流傳至今。與北京烤鴨不同的是,南京烤鴨目前很少堂食,大多是市民買回家自吃,顯得似乎更為平民化。它們都是在街頭燜爐烤制,另配湯汁,回家澆在切好的烤鴨裡食用。湯汁考究,以松仁、瓜子仁、芝麻以及各種調料配製,香氣四溢,與烤鴨相得益彰。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