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腳發涼、發麻、怕冷?別怪天氣,可能是血管堵了!

最近寒潮席捲全國各地,氣溫驟降,多地迎來降雪天氣,冷得讓人直哆嗦,有些人甚至出現了“腿涼、腿麻、走不動”的情況。你可知道,這看似尋常的小毛病,可能藏著血管危機!

案例

60多歲的史先生,近期覺得特別怕冷,尤其是腿,走路的時候還會痛,上樓就更困難了,但休息一會兒能緩解……他一直以為是天氣冷受了寒,加上年紀大,“老寒腿”發作了,因而選擇用熱水泡腳、熱敷,還時不時地會拿出艾灸燻一燻。

但沒過幾天,史先生腿的疼痛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劇了,腿部還開始發黑、潰爛。發現不對勁後,家人連忙將他送往醫院就診,最後被確診為“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

醫生表示,再拖下去可能要截肢!

1

腿涼,也可能是下肢血管堵住了

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是

全身性動脈硬化在下肢的區域性表現

血管就像是自來水管,用久了難免會“生鏽、結垢”,也就是形成硬化斑塊。而隨著斑塊的不斷增大,管腔逐漸狹窄,動脈的通暢性受影響,

下肢又離心臟最遠

,極易出現

供血、供氧不足

的情況,時間一長,

疼、涼、麻

相繼出現,甚至可能發生潰瘍和組織壞死,最壞的結果就是截肢。

不過,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症狀及危害都是由輕變重的。

1

下肢動脈硬化的發展程序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臨床表現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無症狀期

這個階段患者的動脈硬化管腔已經受到影響,出現狹窄的情況,

偶爾會出現發涼、麻木

等情況,但此時

症狀不太明顯

,常常會被忽視。

第二階段:間歇性跛行期

這個階段患者在行走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小腿肌肉痠痛、無力的情況,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一會後不適得到改善,可再繼續行走,但疼痛會反覆出現。

隨著病變的加重,出現疼痛的行走距離越來越短,從幾百米到最後的十幾米,甚至幾米,需及時治療。

第三階段:靜息痛期

如果出現跛行症狀仍沒有診治,病變繼續惡化,就會出現“靜息痛”。

這個階段下肢血管可能已經完全閉塞,即使在不運動的時候仍然會有

下肢疼痛感,夜間尤甚

,使得患者寢食難安、精神緊張,但此時藥物治療只能起到緩解作用。

第四階段:壞疽期

進入晚期後,患者面板會出現

潰爛、壞死

的情況,形成的潰瘍也難以癒合,疼痛也可想而知,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

資料顯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5年的死亡率為10-15%;

“間歇性跛行”

患者

5年死亡率為30%

;而

出現“靜息痛”、潰瘍壞疽

的重症患者,其

5年死亡率高達70%

因而一旦出現上述第一階段的不適,要提高警惕,積極治療改善。

2

自測小妙招

冬季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高發季節,很多患者一開始多以“普通的腿痛”對待,易被誤診。因而若出現下肢發冷、疼痛時,不妨再嘗試下面的自測法:

摸足背動脈

足背動脈在腳背,如果腿腳健康,會摸到強有力的脈搏跳動,而且隨著心臟有規律地跳動。

腿腳發涼、發麻、怕冷?別怪天氣,可能是血管堵了!

摸脛後動脈

脛後動脈在腳的內側面,手輕輕放在脛後動脈,就能感覺到脈搏跳動。

腿腳發涼、發麻、怕冷?別怪天氣,可能是血管堵了!

【專家提醒】

如果您的腳特別怕冷,看上去蒼白,一定要學會檢查動脈搏動。一旦發現怕冷的腳摸不到脈搏,另一隻好的腳卻能摸到,很可能是出現了問題,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做個

下肢動脈超聲、CT血管造影

等檢查。

2

下肢血管易堵的高危人群

隨著我國人群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老年化社會的到來,發生下肢動脈閉塞症的患者越來越多。而以下幾類人群,都是發生下肢動脈閉塞症的高危人群:

1

煙不離手

臨床資料顯示,動脈硬化等血管病患者中,超過70%有吸菸史。

一方面菸草中的有害物質會直接

損傷血管壁

;另一方面,又會使

血液粘稠

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以上,而這都會使得血管更易堵塞。

2

缺少運動

長期不運動,身體新陳代謝會減緩,血管內的代謝垃圾也會逐漸累積,甚至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這個“不定時炸彈”;同時,還會影響到毛細血管的供血,隨時都可能被引爆。

3

暴飲暴食

飯局不斷的職場人、沉迷各種美食的吃貨,大多都喜歡暴飲暴食,還尤其偏愛用高鹽、高糖、濃油赤醬做出的菜。但長期吃這類肥甘厚膩的美味,往往會導致

血管裡的脂肪越來越多

,進一步影響血液迴圈,下肢就更容易缺血了。

4

情緒難控

如果在生活中長期都

暴躁易怒,精神容易緊張,

容易導致血管出現痙攣,引起血壓上升,長期如此就容易引起血栓的發生。

5

三高人群

高血脂人群的脂肪在血管沉積越多越危險;而

長期動脈血壓增高

和血管阻力增高,會

加速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更易造成血流不暢。

高血糖不僅會累及微血管,還會導致大血管發生病變。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下肢動脈閉塞症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2-4倍。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

血液中增高的同型半胱氨酸可以直接或間接

損傷血管內皮細胞

,使其凝血及抗凝血功能發生紊亂;同時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

增加血小板活性及聚集性

增加纖維蛋白原生成

,改變血液凝固狀態,導致血管疾病的發生。

據統計,

30%

下肢動脈閉塞症患者合併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3

用好兩招,

改善下肢血管閉塞問題

很多人認為,泡腳、艾灸等可以促進下肢血液迴圈,使腳部疼痛、供血不足等症狀有所緩解,但專家表示

任何加溫的調養方式

,對於下肢缺血的患者來說都是“

殺人的利器

”。

一方面,加溫會

增加耗氧量,加重缺氧

;另一方面,缺血病人的神經末梢感受較遲鈍,也就是

對於溫度的感覺不敏感

,很

易燙傷

,導致破潰。

因而,對於有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來說,下面這幾種保護下肢的方法可能更安全:

1

增強下肢運動,建立側支迴圈

肢體的運動可以改善或者增強自身血管的側支迴圈,彌補原來的主幹血管狹窄或者閉塞導致的缺血現象。

如果年紀較大、病情較重,行動不便,無法做高強度的肢體運動,專家給我們帶來了一套簡單易操作的操。

原地踏步

,一組50次,3—5組為宜。

腿腳發涼、發麻、怕冷?別怪天氣,可能是血管堵了!

平常坐著的時候,可以做類似於

踩剎車

的動作,一組50次,3—5組為宜。

腿腳發涼、發麻、怕冷?別怪天氣,可能是血管堵了!

躺著

蹬三輪或勾腳背

,蹬三輪動作量力而行,勾腳背動作最少30下,50下以上為宜。

腿腳發涼、發麻、怕冷?別怪天氣,可能是血管堵了!

2

餐桌上的血管“守護者”

血管“保護劑”——花青素

花青素是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其能

保護

血管內皮細胞

免受氧自由基的攻擊損害;同時還可以

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預防血小板凝集,從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富含花青素的食物】

紫甘藍、藍莓、洋蔥、紫薯等。

小貼士

:抗氧化物質除了花青素以外,還有

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蔔素、番茄紅素

,因而平時注意

食物多樣化

血管“調節劑”——水溶性膳食纖維

水溶性膳食纖維結合膽固醇,使其直接從糞便中排出,

幫助降低了體內膽固醇水平

,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

海帶、柑橘、香蕉、番茄、燕麥米等。

血管“清潔劑”——卵磷脂

卵磷脂是一種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小並保持懸浮狀態,防止其沉澱在血管壁上,對改善高血脂和高膽固醇效果顯著。

【富含卵磷脂的食物】

大豆、雞蛋、動物內臟、堅果等。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動脈硬化是一個人體生理衰老過程,所以專家建議

60歲以上

的人去醫院做一些常規的檢查,如四肢無創多普勒血管檢查,一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