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想騎著酒瓶進入共產主義?"禁酒沒多久,蘇聯當局就認慫了

俄國人的歷史上流傳著這樣一說:公元10世紀末期,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的統治者弗拉基米爾一世突發奇想:過去尊奉的斯拉夫原始信仰也有些膩歪了,不如從外邊引進一個更加高階大氣的新信仰,也算是為國家翻個新篇。思來想去,大公挑了如下幾個選項:可薩汗國的猶太教、神羅的天主教、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和保加爾汗國的伊斯蘭教。

"還想騎著酒瓶進入共產主義?"禁酒沒多久,蘇聯當局就認慫了

弗拉基米爾一世正在為這道經典四選一的題目糾結不已時,一夥伊斯蘭教的信徒跑上門搞推銷來了。信徒們把他們的信仰誇得天花亂墜,末了還給透露了一項“福利”:只要您皈依伊斯蘭教,遵從穆罕默德的教誨,那麼等您百年以後,真主會賜予您70位漂亮妹子;您可以在其中隨便挑一個,其他69個也會跟她融合為一。您想想,買一送69,一份付出70倍快樂,天底下還有比這更划算的事兒嗎?

大公聽得心花怒放,問道: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呢?

“穆罕默德教導我們要實行割禮。”

“小事兒。”

“不食豬肉。”

“也沒問題。”

“不飲酒。”

“慢著!”大公大手一揮。他說,恰恰是飲酒帶給羅斯人許多快樂,如果不讓喝酒,羅斯人便失去了靈魂;姑娘可以不要,酒可不行。

"還想騎著酒瓶進入共產主義?"禁酒沒多久,蘇聯當局就認慫了

俄國人與酒的不解之緣,我們不必贅述,現在人們通俗地認為,正是因為俄國緯度較高,一年裡冷天較多,因此習慣飲酒取暖。從歷史的角度看,其他因素也影響了俄國人嗜酒習慣的養成:例如,在早期的戰爭中,在對世界的認知極其匱乏的情況下,瘟疫等帶來的破壞讓人們誤以為一些“汙穢”會隨水源傳播,相比之下,飲酒更加安全。俗話說“酒壯慫人膽”,靠征服發家的俄國人更是對酒奇妙的效果沉醉不已。實際上,俄國人對酒的追捧已經遠遠超出了生活情趣的範疇,酒直接影響了俄國的歷史。

飲酒太多會誤事,因此,禁酒令也在俄國曆史上頻頻出現。

1478年,沙俄政府開始壟斷伏特加的釀造與銷售;1555年,當局頒佈了一道特殊的“禁酒令”——政府使用行政手段強制關閉了大量民間酒坊和酒館。不過,此舉並非為了不讓百姓飲酒,而是把酒當成了謀財工具。

那會兒,俄國對外戰爭不斷,國庫虧空債臺高築,不得不想辦法斂財。為了迅速充盈財政,國家在關閉民營酒館的同時也開設了遍佈全國的“沙皇酒館”,所有的營收都上繳國庫。有意思的是,當局似乎生怕有人不來喝酒,甚至還默許在沙皇酒吧裡搞賭博和“特殊服務”。

"還想騎著酒瓶進入共產主義?"禁酒沒多久,蘇聯當局就認慫了

彼得大帝時期就更誇張了,他本身就是個品酒行家。彼得大帝為了鼓勵士兵英勇作戰,特別規定“每名士兵每天應當獲取2杯伏特加的專供”。這段時期,從某種意義上講,酒幾乎被當成了一般等價物。眾所周知,俄國文豪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有黑人血統。他的曾祖父是一名來自衣索比亞的黑奴,7歲時被彼得大帝收養,後來還賞賜了貴族頭銜;這名黑奴正是彼得大帝於1704年用一瓶伏特加換來的。在當時,用伏特加換貨品,這種事在俄國十分流行,俄國人對酒的追捧可見一斑。

酒可載舟,亦可覆舟。酒能幫沙皇充盈國庫,也有足夠的力量革了沙皇的命。

一戰時期,規模龐大的俄軍在戰場上連連吃癟,成了列強中的軟柿子。沙皇尼古拉二世很鬱悶,他怪罪俄國人太沉迷於酒精,於是頒佈了簡單粗暴的禁酒令。結果,尼古拉二世費盡心思打造的“小父親”形象轟然倒塌,百姓氣得不行——飯不給吃飽也就算了,酒不讓喝那怎麼能行?“二月革命”後,有人專門對沙皇政權的失勢做了調查,結果發現,反對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不讓喝酒的沙皇就是暴君,不推翻他怎麼行?

"還想騎著酒瓶進入共產主義?"禁酒沒多久,蘇聯當局就認慫了

蘇維埃時期,酒對俄國的影響就更大了。列寧同志潔身自好,十分痛恨酗酒行為。“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府以極其凌厲的手段打擊黑幫、販毒、賣淫等不法行為。藉助強而有力的體制,短短几年後,黑幫和毒品幾乎在蘇聯境內滅絕,百姓開始崇尚勞動,面貌煥然一新。然而,唯獨當政府頒佈禁酒令後,雖然百姓不吭不響,但國家經濟卻遭遇謎一般的崩盤,每年的經濟損失多達5億盧布。禁酒令沒實行多久,當局就不得不做出讓步。不僅如此,托洛茨基還專門搞出一套理論,高調地向蘇聯人民保證:眼下當局會盡快落實兩件事,除了落實“八小時工作制”就是保障伏特加的國家供應。

據統計,1976年,平均每名俄國人要喝掉28瓶伏特加,酒佔到了國家財政收入的1/3。赫魯曉夫曾嘗試以把酒的售價提升幾倍的方式來影響民眾的飲酒慾望,結果酒業的利潤漲了一大截;安德羅波夫則嚴苛地限制商店出售酒的時間,規定時間一到,人們就像難民逃難一樣往商店跑。歷任領導人都做過不同的嘗試,結論卻是幾乎相同的:看來讓俄國人戒酒是不現實的。即便如此,年輕的戈爾巴喬夫還是不信邪,1985年5月,當局頒佈強硬的禁酒令,強硬地要求蘇聯百姓戒酒。有人質疑這一決策,他強硬地迴應:“難道你們想要騎著伏特加進入共產主義?”

"還想騎著酒瓶進入共產主義?"禁酒沒多久,蘇聯當局就認慫了

一紙令下,蘇聯各大伏特加酒廠被關閉,釀酒原料的種植園和加工廠全部被摧毀。包括各國大使館在內,蘇聯地盤上禁止各類酒精飲料出現,甚至連一些疑似有酒精的食物和飲品也被禁止了。結果立竿見影:禁酒令頒佈當年,蘇聯經濟損失多達670億盧布;整個紅色陣營的經濟大受衝擊,華約國家的許多酒廠倒閉,許多相關產業也遭受毀滅性打擊。另外,許多掌握釀酒技術的人將酒廠“地下化”,偷偷釀酒賣酒;滅絕了幾十年的黑惡勢力再次抬頭,他們靠酒攏獲了鉅額利潤。這是種什麼概念?大夥不妨想想電影裡的街頭毒品買賣,一個國家能把賣酒搞出販毒的感覺,蘇聯怕是頭一號。

從更大的方面看,戈爾巴喬夫的禁酒令從目的上看是沒問題的,手段或許有些過激。這直接影響了人們對他的好感,甚至相當一部分蘇聯人民開始懷疑國家體制和路線的正確性——吃苦受累我們不怕,國家窮我們也不嫌棄。把我們當韭菜割也無所謂,假裝發工資我們就假裝幹活;麵包需要排老長的隊才能買到,我們老老實實排就是。但不讓我們喝酒?對不起,老子不陪你玩了!

"還想騎著酒瓶進入共產主義?"禁酒沒多久,蘇聯當局就認慫了

由此可見,飲酒已經深深烙進了俄國人的靈魂,酒影響甚至改寫著俄國的歷史。與此同時,並不一定禁酒就是直接改寫歷史的誘因,但換個角度來看:當一個政權連百姓喝酒的自由都保障不了,這個政權自然也就很難被民眾擁護了。現如今網路上流傳的那些段子看似荒謬,卻也遠不及歷史來得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