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全職媽媽以後,為什麼孩子還是出現了問題……”

最近,我們收到了一條來自一位全職媽媽的私信求助——

原本以為全職在家照顧他是為了他好,但是沒想到孩子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他語言不好,指令感也很差,叫他十次有八次都不會迴應。我現在每天都很焦慮,總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才讓孩子變成這樣……

“做了全職媽媽以後,為什麼孩子還是出現了問題……”

圖源網路 侵刪

的確,現如今很多家庭很多媽媽們都面臨著“

迴歸職場or全職帶娃

”的兩難境地。為了生計,又為了娃能喝到母乳,一些職場女性不得已成為了“背奶媽媽”。而還有一部分,就是舍小我顧大家,放棄回到職場的機會,成為全職媽媽,照顧孩子的日常飲食起居。

兩種選擇都無可厚非,因為媽媽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但鑑於這位全職媽媽提到的孩子異常表現,我便繼續追問她平時在家的一天是如何帶養孩子的。

於是,我們得到了下面的回答——

“做了全職媽媽以後,為什麼孩子還是出現了問題……”

說完這些,我反問她有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帶養方式有什麼問題。她思考了一會,沒有說話。

你看,她的生活確實是在圍著孩子轉。只不過不是面對孩子在轉,而是背對孩子,時間全部用在了處理孩子外圍的家庭事宜上,很少去關注孩子的成長。

我想她在選擇做全職媽媽時,一定不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也一定不希望孩子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不聽指令這樣的問題。

但長期操勞家務活,管理家庭的日常大小瑣事,耗費了她太多的精力,以至於她沒有耐心將更多的心力花費在孩子身上,反而忘記了做全職媽媽時的初衷。

“做了全職媽媽以後,為什麼孩子還是出現了問題……”

圖源網路 侵刪

我們經常提到要給孩子高質量的深度的陪伴,不是說父母陪在孩子身邊心卻在別處,讓孩子一個人孤獨地玩耍就夠了,而是真正用心,全情投入地陪伴他們。很顯然,不僅這位媽媽沒有做到,孩子的爸爸一樣存在著缺席的問題。

沒有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太早太久使用電子產品,同齡玩伴極度匱乏,戶外運動少……這些因素湊在一起,成了孩子感統失調形成的最佳溫床。

當然,這篇文章並非批判這個家庭,我們也會盡全力用感統訓練,幫助這個寶貝儘快好起來。只是我們更希望透過這個案例起到一些警示作用,讓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兒童核心帶養人關注到兒童的成長,尤其是我們的全職媽媽,既然已經選擇了孩子,那麼就要把陪伴孩子的時間有效利用起來,最大程度地幫助孩子成長,如此才不辜負自己的付出!

那麼具體一點,我們該怎麼辦呢?

“做了全職媽媽以後,為什麼孩子還是出現了問題……”

01、學會調整心態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愛德華·特洛尼克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實驗過程中,他讓媽媽和一歲左右的寶寶分別用積極和冷漠兩種方式交流互動。

當媽媽對孩子的動作和行為積極迴應時,寶寶也會表現得很開心。而媽媽對孩子的舉動置之不理時,孩子就會感到巨大的壓力,崩潰大哭。

實驗結果表明,在媽媽不理會寶寶的這段時間裡,孩子心跳加速,體內的壓力激素會增加,進而導致大腦關鍵部位細胞可能死亡。

由此可見,寶寶的性格成長和媽媽的情緒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千萬不要讓自己一直沉浸在煩憂和苦惱中,無意間將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即使我們手裡正在拿著抹布,也可以用表情和語言給寶貝積極的迴應哦~

“做了全職媽媽以後,為什麼孩子還是出現了問題……”

02、學會示弱,讓爸爸參與到教育中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母親一個人的事,父親責無旁貸要對孩子的成長負責。

我們始終提倡要讓父親參與到孩子的帶養中來,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的冒險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膽量和自信心,這一點是母親沒有辦法替代的。

寶媽們要學會示弱,並且嘗試以理服人,讓寶爸抽出更多的時間帶孩子。除此之外,在寶爸帶娃的過程裡,媽媽們一定做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過度對他們批評說教,否則會打壓父親的積極性。

“做了全職媽媽以後,為什麼孩子還是出現了問題……”

03、關注兒童成長敏感期

大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對寶寶沒有耐心,是因為不瞭解他行為舉動背後的意義。

比如說,半歲以後寶寶手部的抓握能力越來越強,這時候他最感興趣的一件事就是不停地扔東西。脾氣急躁的家長遇到孩子這種情況,一定煩躁地讓孩子別扔了,或者乾脆不給他拿到東西的機會。

再比如,3-4歲孩子進入“邏輯思維敏感期”,這個階段他最喜歡做的就是不停地追問各種問題,彷彿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父母不理解孩子為什麼一直要問,自然也就無法幫助他順利度過這一敏感期。

玩過遊戲的家長應該會知道,我們在拓展新的領地之前,往往要先經過一片濃霧之地,走過去才知道濃霧之下是什麼。但假如說我們提前瞭解未知的部分,是否就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錯誤的發生呢?

“做了全職媽媽以後,為什麼孩子還是出現了問題……”

04、只有觀世界才有世界觀

走出去,是給寶媽們的最後一條建議。

老嶽常說:“只有觀世界,才有世界觀。”只有讓孩子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才能夠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係,才會有膽量和自信心。

這些能力在書本上是學不來的,也是宅在家中教不會的,必須在實踐中不斷不斷地去重複習得而來。所以,不要宅在家裡,等電視劇開場,等老公下班,等孩子放學。試著走出家門,讓自己放鬆心情,也讓孩子從不一樣的環境中去獲得豐富多元的感覺刺激,這對他的成長是非常不可多得的體驗哦~

<相關閱讀>

“我現在非常有信心,孩子一定能追上同齡人!”

三歲以下兒童餵養的這3個關鍵期,錯過易影響語言發育!

感統訓練為什麼一定強調戶外運動?如何運動才有效果?一篇說清

兒童自言自語、邏輯混亂,預示了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