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如何幫助學困生脫困

在我的教師生涯裡,我遇見過形形色色的學生。如果按成績的優劣來對他們進行劃分,不管哪一屆,都可以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類,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優等生,讓我記憶不那麼清晰的是中等生,而讓我最揪心的則是學困生

——差生。這部分學生歷來所佔的比例都不在少數。

何為學困生?在學習知識與技能時,存在認知和掌握困難的學生就是學困生。其心理特徵表現為:理解能力嚴重遲緩,識記能力有限,模仿能力不足,表達能力欠佳,注意力不集中,行為散漫隨意,自控或缺。其具體的行為表現為:學識基礎薄弱,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控能力差,違紀行為頻現;好動或嗜睡,無法安心讀書、上課;對教師正常授課毫無興趣,作業從不認真完成;對完成學習任務牴觸心重,一直採取混日子而無所謂的態度;自尊心強,厭學;表現平平,缺乏進取精神;一般情況下,除了給人內心產生厭惡,看不出任何可取之處。

如此一群不堪的學生,我為何還要提議要重視對他們的教育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審視。

1。矚目長遠,是為學生未來的成長著想。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從現代社會層面看,是為培養“四有”新人,是為輸送合格人才。怎樣才算合格?第一,要有優良的品質;第二,要懂得擔當;第三,要有健全的人格;第四,要充滿希望與熱忱。第五,要能夠生存和發展。所以,站在教育者的使命立場,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對學困生的引導教育。當教師面對全體學生展開自己的教育工作,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時,要考慮學生未來的成長空間和成長需求,引領學生認識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如此,才不辜負社會的期望與師德的良知。

2。注目當前,是為教師本身的利益考量。教育教學質量永遠是評價教師工作效能的唯一標準。在我的經驗裡,正常情況下一個班級的學生,成績優秀的就那麼幾個人,中等水平的佔大部分,學困生介於前兩者之間。如果學生經過層層篩選分班的話,尖子班學生裡學困生的比例會相對減少,或幾乎不存在,學霸級學生會相對多,學生學習自覺性強,成績相對穩定,班級好管理,學生好帶。普通班學生裡學困生的比例將會佔絕大多數,及格學生會很少,學生自主學習的不多,成績落差大,班級不好管理,學生逆反心理嚴重,師生之間因為教與學的關係處理不好,矛盾比較突出。不管教哪種班級的學生,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重視與學困生的溝通和互動,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關愛,增加師生間的友誼,才是提高整個班級平均成績的有力途徑。

如果教師因為教普通班對本班學生失去信心,不能端正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責任,師生關係惡劣,那麼,學生將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動力,成績勢必更加糟糕。教師想透過學生成績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也勢必落空,工作情緒勢必頹廢。所以,教師以平和的心態與學困生多交流,從而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能站立於教育者的立場觀察、疏導、鼓勵學生進步,才是維護教師自身利益的正確辦法。畢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重視結果,但更應該注重過程。

既然對學困生的教育引導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學困生脫困呢?我認為:

一、深入瞭解學生情況,做到知己知彼,對症下藥,因材施教。學困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一方面是與該生生物遺傳基因、個人智力的個體差異和後天疾病的影響有關;一方面是與該生生活的家庭環境有關;另一方面則與學生個人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有關。老師必須透過家訪

——與該生家長交流、個別談話——與該生面對面溝通、調查——與教過該生的小學教師交流、與其同學交流等方法來了解學生情況,然後,制定教育措施。如果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學生轉變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二、處理好師生關係,提高學科學習吸引力。孔子有云

“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情一態都會在無形中透過學生們探索的眼睛影響著學生的言行和思想。教師就像是學生道德修養的一面鏡子、一面旗幟、一個路標。

“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這應該是教師教書育人所要秉持的理念。教師要經常接觸學生,拉近與學生心與心的距離,融洽師生關係,這樣,才有利於觀察學生身心狀態,更好的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此才會受到學生的喜歡,提升所教學科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以平常心,面對得失榮辱。瞭解了學生情況,確立了執教理念,那麼,就要提升教師個人的師德修養,找準自己所處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處境。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能力有多強,自己要心中有數。當別的老師獲得榮譽,我們可以羨慕、可以祝福,但絕對不能嫉妒。我們應該理解別人取得成績的背後,一定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當別的老師落後時,我們也不能鄙視、嘲諷。如果是自己落後,也不能沉淪、頹廢,破罐子破摔。所以,作為教師能以一個平常心,去面對得失榮辱,調整好健康的心態,不帶情緒去上課,才能更好的工作,才能教好學生。

總之,幫助學困生脫困是教師必須面對的教育難題,所採取的方法也不一定相雷同,只要我們能以學生為本,將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履行好、落實好,剩下的一切還要看學生本身的努力。我們要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雖然不能盡如人意,但必須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