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貴族太原王氏名門之後王述與王羲之,超高聲譽引發互內鬥

興起於曹魏、繼盛於晉的太原王氏王昶、王渾、王濟,祖孫三代,變成魏晉盛門。

那時候門閥意識風靡,做為皇室的太原王氏,進到‘’太原王氏‘’的黃金階段。好景不繼,西晉末年朝政日衰,王氏長門鮮有名人再出。唯有二門,即王渾之弟王湛一支,則日盛一日,代強一代。及王湛之子王承時,西晉王朝釀成‘’八王之亂‘’。

超級貴族太原王氏名門之後王述與王羲之,超高聲譽引發互內鬥

王湛之子王承

身為‘’驃騎參軍‘’的王承,見天下將亂,便舉族南遷,此支太原王家,在東晉南朝,終成巨宦大族。然而兩家王氏卻漸漸開始內鬥起來!

王承抵達建業後,就進到司馬睿慕府,出任從業中郎,變成司馬睿的親信股肱,受很高優待。因魏晉至今太原王氏門高族顯,真心誠意地待人接物,再加上聲譽非常好,所以受到南渡眾臣的擁戴。

史稱:‘’渡江名臣王(導)衛周庾(亮)之徒,皆出其下,為中興第一。‘’可惜46歲即亡,朝野痛惜之。

超級貴族太原王氏名門之後王述與王羲之,超高聲譽引發互內鬥

王述和王羲之

王承的兒子王述當時的年紀還比較小,可是後世史學家卻給了他一個‘’少孤‘’的稱號。這是因為他經常閉門在家,對待母親極為孝順,安守貧困,極其遵守諾言,很少與外界往來,從不追求聲望,直到而立之年,依然默默無聞。然而,是金子必定會發光,所以他最終闖出一片天地!

王述和王羲之的不和,是王家漸漸衰落的標誌。

王羲之,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可是誰能夠想到,這兩個人之所以相互輕視,竟然源於兩人齊名,有競爭關係。

其實,兩人幼時齊名,並不是什麼好名聲,‘’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而王述的狀況更糟糕,名門望族之遺,名門之後,沒有人知其才能,大家都說‘’此子不類其爺爺,是不是痴憨‘’?不僅沒創下知名度,反倒有痴傻的行為。

超級貴族太原王氏名門之後王述與王羲之,超高聲譽引發互內鬥

提攜王述的貴人王導

幸運的是,兩人都遇到名人的提攜而改變了。周煒用一塊牛心提高了王羲之的身價,看到了他的本事。而提攜王述的貴人則更有名,是大名鼎鼎的王導和庾亮。

王導以王述是太原王氏名門之後為由,舉薦他去做中兵屬(管理兵卒兵事的官職)。王述到職之後,默默實幹,從來都不多說一句話,即使是王導召見,他也從不妄談。

有一天,王導問他江蘇米價幾何?王述目望而不答(米價不屬他管理範圍)。王導於是就對隨員說:‘’不椽不痴,人何言痴也。‘’王導對這個晚輩還是很照顧的。

王導問王述江東地區的經濟資料,王述答不上來,這本來是個可以證明王述痴的證據,而王導卻偏偏得出相反的結論,想要大力提攜王述之意從這個舉動可以看出。

王導是王羲之的叔父,卻提攜死對頭王述

每當王導言談,朝堂總是一片讚揚稱頌之聲。王述在場則義正詞嚴地說:‘’人非堯舜,何得每事盡善?‘’與一干阿附之聲截然不同。

王導面帶謙虛謝之,並對大臣庾亮說:‘’王懷祖清正貞廉、言簡貴實,不遜於其爺爺輩!只是深遂曠遠之理,稍顯不夠。‘’

王導是王羲之的叔父,反而提攜他的死對頭王述,這也許加重了兩人矛盾。

幸運的是王羲之沾了岳父的光,太尉綽鑑聯合王彬(王羲之的一個叔叔)舉薦羲之做官。從此王羲之平步青雲,一直做到了江州刺史的高位。

其實琅琊王氏與潁川庾氏爭奪江州,最終妥協,暫時安排一個背景不深的人來過渡,就這樣王羲之達到了政治生涯的頂點。

王羲之王述晚年的聲譽

王羲之一向看不起王述,可是王述晚年的時候,聲譽卻越來越高,這讓王羲之憤憤不平。王述在會稽守喪,在山陰辦理喪事。

王羲之代理商會稽郡守,他說了數次要去弔喪,但是卻一天天地往後面拖。之後來到,通告後主人家早已開始痛哭,王羲之卻沒進來哭吊就立即離開了,想用這一行為來汙辱王述,因此兩個人的仇隙更為深了。

之後王述擔任揚州刺史,王羲之仍在會稽郡,獲得這一資訊,他就派一名參軍入伍到官府去,規定把烏程分出來,創立越州。王述也背地裡指令屬下苛刻會稽郡的眾多非法行為,王羲之迫不得已稱病離職。

超級貴族太原王氏名門之後王述與王羲之,超高聲譽引發互內鬥

總結

王羲之把自己的失利歸罪於兒子,認為是因兒子們才能不如王坦之(王述的兒子)。王坦之也沒忘上代的恩怨,後來王獻之離婚事件,有人推斷極有可能是王坦之背後做了手腳。

到了下一代,王坦之的兒子王國寶是個奸人,位高權重。但此時王家之間已經沒有了劍拔弩張的鬥爭,大家相互之間維護士族政治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