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古典舞“昆舞”的探索發展歷程嗎?建議收藏瞭解下

中國古典舞的

“昆舞”流派由南京藝術學院馬家欽教授創立。為了慶祝“崑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盛事,馬家欽決定排演一個叫作“昆韻”的舞蹈詩,並以此為契機開始了創立“昆舞”的探索歷程。

你知道中國古典舞“昆舞”的探索發展歷程嗎?建議收藏瞭解下

如果說“敦煌古典舞”與“漢唐古典舞”都是在注重外部舞姿動作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強調其內在審美品格與文化內涵的話;那麼“昆舞”則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強調的是內在意念對於外在形體動作的引領,即“以意為帥”,“先立腦,後立行”。

你知道中國古典舞“昆舞”的探索發展歷程嗎?建議收藏瞭解下

受武季梅女士《定位法舞譜》以及資華筠教授《舞蹈生態學》定量分析學說的啟發,“昆舞”首先利用24個定位點來對舞者外在形體動作的立體執行軌跡進行定位;而在人體內部,則又將意念引領所需的兩個零點以及意念的中心點劃分為三個引領點;在訓練中,以“意守丹田”的“含、沉”為基本體態,用意念引領上肢自零點起,以四種類型的基本手位向24個點位所構成的若干方向做背掌推拉。

同時又以腰為軸樞,用意念引領下以27點位背掌推拉為特色的上肢動作來導引、帶動下肢乃至整個身體的蹲、轉、跳等舞姿動作以及“雲步”、“蹉步”、“小花旦步”等豐富多彩的腳下步伐。在意念引領下的整個動作流程中體現出“順、連、圓、曲”的形態特點。

你知道中國古典舞“昆舞”的探索發展歷程嗎?建議收藏瞭解下

可見,“昆舞”教學與訓練中的特色在於內部意念和外在科學量化定位方法的有機結合,將各種各樣的手位、指示、步伐與其他如蹲、轉、跳、翻等較大的舞姿動作都置於“意念引領”與“量化定位”所結構成的整體框架內,在自然而然中彰顯“含、沉、順、連、圓、曲、傾、推、拉、延”等體態、韻律方面的特徵化元素。與其他流派相較,“昆舞”反其道而行之的另外一點在於,舞蹈同戲曲的關係不是越來越疏遠,而是越來越緊密。

比如“昆舞”所強調的“三小”(小旦、小生與小丑),其舞姿動作就帶有濃郁的行當化色彩;“昆舞”訓練和表演中都以崑曲“水磨腔”的“一板一眼、一板三眼乃至一板七眼及散板”為基本的節奏型,令其舞姿動作帶有舒緩的節奏感和輕柔的旋律感。

“昆舞”的手型如蓮花式、五花式、翎子式及其步伐如花幫步、小花旦步、雲步、跑踮步等無不起源於戲曲尤其是崑曲的手型和步伐;“昆舞”的道具——扇子、袖子、翎子也都是崑曲的常用道具。

你知道中國古典舞“昆舞”的探索發展歷程嗎?建議收藏瞭解下

可以說,傳統戲曲尤其是崑曲所強調的“四功五法”、“三節六合”都淋漓盡致地體現在了“昆舞”的舞姿動作之中了。因而,“昆舞”也就在自然而然當中散發出了“細膩”、“輕柔”、“飄逸”、“優雅”等傳統的“吳文化”審美風韻。

可見,“昆舞”根植於崑曲,依靠內在意念與外在科學量化定位方法有機結合而成的訓練結構,有效地將舞蹈本身發展成為了彰顯吳中地域文化特色的“姓昆的舞”(馬家欽語)。當代中國古典舞的教學已經形成了以“基訓”、“身韻”、“劇目”為核心的較為完備的課程體系。

你知道中國古典舞“昆舞”的探索發展歷程嗎?建議收藏瞭解下

以北京舞蹈學院的“身韻古典舞”教學為例,其主幹課程包括:培養素質和技巧的“基訓課”與“技術技巧課”等;培養身法、韻律和風格的“徒手身韻課”、“劍舞課”、“袖舞課”等;注重培養表演能力的“舞目課”、“表演課”、“作品欣賞課”等。

著重培養實踐能力的“編導課”、“藝術實踐課”、“實習實訓”等;培養學生基礎理論和文化修養的史論類課程如“舞蹈概論”、“古代舞蹈史”、“舞蹈教學法”、“傳統文化”等。除此之外,尚有一些支幹類課程,如身韻方面的支幹課程“刀槍舞”、“戲曲片段欣賞”等。